当前位置:首页 >> 我是华丽的分割栏目
北京市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交流材料
近年来,北京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在北京团市委的领导下,按照共青团中央和北京市委市政府指示精神,认真落实服务青年创新创业实践的工作职能,在秘书处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下,以“鼓励青年创新,扶持青年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为主线,打造、完善“组织、政策、资金、培训、阵地、信息”等工作平台,并在平台基础上汇资源、立项目、办活动、树典型,为青年全面参与创新、成功创业、实现就业提供了全方位引导和服务,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为推动北京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格局、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贡献着青春力量。
一、基本情况
北京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成立于2009年12月,注册资金400万元整,性质为地方性公募基金。截至2013年底,累计接收社会捐赠3,123.2001万元,其中财政拨付1,000万元、社会募集2,123.2001万元。为充分发挥政府支持资金的撬动作用,基金会本着优先支出社会捐赠、节约使用财政资金的原则,通过规范的资金募集、管理和使用程序,坚持全市统筹、区县推进、专款专用、注重实效等原则,通过开展北京青年创业训练营、北京青年创业园、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BC)、“贷动青春”小额贷款、北京青年创新创业沙龙等一系列项目,在服务首都青年创业工作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在2013年的评估中,北京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获得了北京市基金会3A等级认证。
二、主要工作
作为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促进青年创业就业工作资金平台的主要载体,北京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以“服务青年创业就业、促进青年成长发展”为宗旨,通过社会化的工作模式,集合社会资源扶持青年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通过金融服务、资金扶持、技能培训、信息咨询、政策协调、交流展示和社会倡导等方式,对青年创业就业项目进行扶持、资助和推广,推动青年创业就业研究和交流,支持青年创业就业的各类服务和活动。
(一)坚持规范化管理
基金会坚持规范化管理,结合工作实际和发展需要,逐步摸索建立了完整的规章制度。建立了《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办法》,细化了《资金捐赠及使用流程》、《捐赠流程表》、《工作经费及项目经费使用流程表》,完善了《捐赠协议书》、《捐赠款项落实协议书》和《区县青年创业促进基金》模板,并在此基础上编辑完成了《北京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工作手册》和《北京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服务手册》,初步实现了规范化管理。按照基金会管理要求先后建立了《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志愿者管理办法》、《人事管理制度》、《档案及证章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
在资金管理上,根据财务审计要求及民政局关于基金会管理的相关要求,重新修定了捐款审批使用流程,严格捐款使用流程,严格遵守基金会法规,恪守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纪律。
在工作力量方面,主动向社团办申请基金会社团编制,招聘专业公益人才,解决基金会长期没有专职工作人员的不达标项,确定内部机构设置,加强资金筹募、宣传策划、项目设计、财务等工作的计划性,保障基金会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专业化。
(二)多渠道募集资金
1.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建立北京青年创业引导基金
基金会成立之初,依托北京共青团、动员团市委直属单位支持,募得北京青年报捐资400万作为注册资金,为基金会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1年3月,向北京市财政局递交了《关于建立北京青年创业就业引导基金的请示》,市财政拨付1,000万元,基金会以此建立了北京青年创业引导基金,用于巩固促进青年创业就业工作基础,不断完善促进青年创业就业项目体系,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放大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源关注青年创业就业,引导公益资金支持青年创业就业。
2.广泛开展社会化动员,争取爱心企业支持
在政府资金的撬动作用下,广泛开展社会化动员,通过青檬夜校、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贷动青春小额贷款等品牌项目在企业家心中建立口碑,仅2010年就争取到远洋地产、嘉铭投资、新东方教育集团、合展集团、国奥投资、华威家具、华夏银行等大型企业的捐助共计1,326.72万元,同时吸纳多名优秀企业家作为基金会理事成员,为北京青年创业工作贡献力量。
3.调动区县主观能动性,建立区县定向子基金
为推进区县创业就业工作,基金会通过资金配比、定向使用的方式支持区县建立扶持本区域青年创业的促进基金,鼓励已建立创业园区的区县团委积极与本地企业沟通,宣传扶持创业的理念,提高募集资金的能力,北京市昌平区、通州区、平谷区、大兴区青年创业促进基金先后成立,共筹集捐款310余万元。
(三)项目化资助
基金会深入分析青年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特点,明确工作思路,以支持优质青年创新创业项目作为开展工作的重要和主要载体,提高了工作效率,产生了广泛了的社会影响力和实际效果。近几年来,共支持开展项目20余个,资助的青年创新创业项目分为举办创新创业活动类、开展创业就业培训类、推进创业园区发展类共三大类项目。
1.资助举办创新创业活动项目
基金会资助举办的创新创业活动类项目主要有:北京青年创新创业博览会、“联东杯”北京市通州区青年创业计划大赛、北京市“创业青年首都贡献奖”评选表彰项目、第十五届、十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首都青年科技创新成果展项目、北京青年创业就业宣传活动周和北京青年创新创业沙龙(阳光沙龙)等活动。
2.资助开展创业就业培训项目
基金会资助开展的创业就业培训主要为北京共青团创业青年夜校(青檬夜校)、北京青年创业训练营、北京青年创业“面对面”等项目。
自2014年开始,基金会已在北京国际青年营成功举办10期北京青年创业训练营,组织来自厚德创新谷、创途网、创客总部、创业家俱乐部等20余家创业服务社会机构及部分团区县委、驻京团工委近800名创业青年参加,训练营通过项目路演、创业分享会、团队建设、拓展训练等内容,帮助创业青年完善创业项目、拓宽融资渠道、寻找合作伙伴,备受创业机构和青年的欢迎。
3.资助推进创业园区发展项目
北京青年创业园是服务青年创业就业“阵地平台”的重要载体,是探索实践优秀创业青年培养和服务的主要阵地,通过集中落实系列政策和服务,在全市构建青年创业孵化网络。截至目前,基金会把握不同区域产业发展优势和特色,投入政策和资金支持建立了11个北京青年创业园。基金会对北京青年创业园各园区的资助,支持了园区改善软件、硬件环境,完善了园区运营模式,搭建了青年创业展示交流、智力支撑、人力资源、创业实战、互助交流和在线服务等服务平台,为青年初创企业提供了公益性、一体化的孵化服务,取得了突出孵化成果,受到创业青年欢迎。
在初步打造青年创业园品牌的基础上,2014年,基金会拟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北京青年创业园区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着力进一步规范园区建设和发展。同时,完成了北京青年创业示范园(昌平)新企业入园工作,完成北京市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推荐认定工作,北京青年创业示范园入围全市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并将代表北京市参评人力社保部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的认定。
(四)定位创业服务公益“第四方”
基金会通过项目开展帮扶青年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的同时,在社会动员层面同时推进,定位创业服务公益“第四方”,广泛联系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所、北大校友创业联合会、清华中国创业者训练营、车库咖啡、创途网、联想之星、山东企业商会等40余家创业服务社会专业机构和10余家外省市驻京团工委,建立北京青年创业工作联席会机制,有效促进了青年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全面开展,开创了共青团扶持青年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新局面。
在工作中,基金会统筹全市青年创业活动信息每月制作海报在全市各区县、高校、社区青年汇、政府职能部门等发放和传播,开通“创业北京”微信平台推送信息,实现利用新媒体方式对各类创业信息进行实时、动态发布。同时,聚焦北京青年创新创业重点区域和领域,与中关村管委会、中关村街道、中关村创业大街等达成合作共识,积极探索在中关村地区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带动全市创业文化、创业精神的宣传和弘扬。
三、发展展望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从以下方面做好工作:一是继续做好基金会的规范化建设,着力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二是进一步增强社会化资金募集能力,推动各区县扩大子基金规模;三是建设完善基金会项目体系,在继续做好通过传统金融机构开饭贷款项目的同时,引导社会资本与创业青年的对接,实现创业资金要素服务的多样化、市场化;四是密切与各政府职能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做好全市创业相关政策的落地服务,做好政策解读工作;五是改变规模化、集中化、一次性的单一青年创业培训模式,做到小规模、多频次、广覆盖,注重分类引导,有针对性地满足处于酝酿期、筹备期、初创期、发展期和稳定期等不同阶段创业青年的需求,重点做好北京青年创业训练营、北京青年创业“面对面”、北京青年创业政策大讲堂等精品活动,打造工作品牌;六是进一步规范青年创业园区建设和发展,构建覆盖全市的青年创业孵化网络,提升孵化水平,打造北京特色青年创业园区公益扶持青年创业品牌;七是破解当前青年创业信息不畅和信息杂乱的现状,完善青年创业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好新媒体信息平台,使之成为联系和组织创业青年、创业工作力量的重要手臂,成为教育和引导创业青年的重要阵地,以及服务和维护创业青年的重要手段,牢牢把握新媒体工作的主动权。
我们建议,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能够进一步加大对各省市做好基金会工作的指导力度,加强对具有示范意义的先进工作模式和好的办法、项目的总结、推广工作,加深各省市之间基金会工作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全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